
乙巳年秋,时值国庆,又一群满怀崇敬、卸下坚强与疲惫的心灵走进这扇门。千百年来,这扇门里承载着无数的憧憬与希望,记录着无尽的诉说与仰望,这里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禅文化和精神,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拨开心头迷雾,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默默发挥着力量。
当你推开这扇门,身心将从此镀上一层无言的光芒与芬芳,自在于天地间。

这里就是中华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道场——四祖寺,位于鄂东黄梅县西北十六里双峰山中,自大别山龙脉蜿蜒而下,东临匡庐秀色,南瞻九江烟波,西通荆襄古道,北接皖西云海,集天地之灵秀,古今禅悟之枢。昔道信大师择此九龙汇聚之吉壤建寺,开道场丛林之先河,创农禅并重之宗风,承前启后,弘法传灯三十载,擎起禅门半臂江山,使印度佛法自此进一步中国化。自虚云长老复兴法脉,本公上人恢复道场,净慧上人传承祖德,开创生活禅修学模式接引大众,现任方丈明基大和尚接续遗风,坚守使命与担当,将跨越千年的智慧和文化瑰宝以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模式发扬光大,以宗门独特的精神魅力与价值引领现代大众和谐自他关系、正信正行生活,积极助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当你推开这扇门,便能感受到久违的禅风与清凉······
访古寻幽——回溯历史的年轮

当你推开这扇门,大气磅礴、辉煌庄严的古建筑入眼入心,仰望的瞬间便带你穿越轮回,在飞檐斗拱、青砖黛瓦间窥见历经千年的中式美学的匠心独运,在精美造像中感受人文的万丈光辉,在龙天鸱吻的守护中感受殿堂的神秘与威严,在五行色彩与布局中一探“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在亭台楼阁间品味旷达与幽远,在灵润桥的摩崖石刻里感受世事沧桑,在毗卢塔和古迹碑文中叹扬千古流芳,在楹联匾额的文墨里品读古今的韵味悠长,在景泰蓝珐琅里鉴赏古人超凡脱俗的审美,在宽袍阔袖中领略中化传统礼服的庄重与风度,在银杏果的收获中遥想前人栽树的慈悲用心······ 每一寸空间的凝望,都能让你回溯时光,感受历史的印迹,顷刻间仿佛忘记了时空,久久沉浸在端严古朴、静谧安祥之中。

精神洗礼——传统文化的传承

当你推开这扇门,伫立在时光的长廊,历数古往今来弘法天团的强大阵容,从佛祖拈花到迦叶微笑,从阿难尊者结集经典到达摩祖师的心如墙壁,从一苇渡江到一花开五叶,从虚公百廿春到生活禅开不二门,千年法脉自印度传到东土,从贝叶梵文再到云端书库,在以心印心的传承和智慧耕耘中,佛教已深深扎根中华大地,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可以在断臂求法、宁可西行一步死决不东归一步生里感受为法忘躯的心灵震撼,你可以在青灯黄卷里遨游于三藏十二部,感受经典的浩如烟海,你可以在冬参夏学里与释迦共鸣,赴灵山一会,你可以从晨钟幕鼓里听闻透彻寰宇的悲心愿力,你可以从斋戒中体证从上祖德的轻安自在,你可以在钟板犍槌中体验祖师清规的森严,你可以在禅门公案里畅快一笑,会心领悟绝妙机锋,你可以从一呼吸间体验观照的密意,你可以于一念回光洞见本来面目,你可以在举手投足、扬眉瞬目间感受禅门风骨和誓超轮回、度尽众生的勇悍,朝朝暮暮、点点滴滴,风动树摇,无一不是生命的清凉······

身心一如——科学的修身养性

当你推开这扇门,品一杯甘冽山泉沏的清茶,可养正清和雅之气、杂念顿消;尝一口食存五观的斋饭,你可长养悲心、助力环保;来一块菜粑,你可再次体会四祖当年的德化一方;穿梭塔畔林间,你可与栽松道人同享山林的清幽与寂静;独步堂前,你可与本公同赏西山明月与清风,漫步灵润桥下,你可与柳公权对诗、共赏碧玉流的慧珠闪耀,在“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的意境中坐忘红尘,在经声佛号里灵光独耀、回归真我,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里照见清规的自律,你可在双峰禅堂静享止观双运、万虑消亡,你可焚香抄经,享静夜清明,你可闲庭冷月经行,效仿古德“奋志不知寒夜永,笃行那觉暑天长”的刻苦铭志,你可驻足放池畔的亭下听雨,与万物同享滋养,你可以在出坡劳作间,体会勤劳的安心与奉献的快乐,你可在洒扫落叶间增添一扫天下的勇气,你可在俯身礼拜间调伏傲慢、找回本心,你可在无数个当下,修身养心,探寻宇宙真理,体会净慧长老生活禅里的何处青山不道场······

是的,只要你推开这扇门,你便会沉醉于古老的中华文明,你便会更加忠爱这一方热土。从此,将拥有不同以往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推开这扇蕴含着千年传统文化宝藏的大门,一同体验禅风与清凉!
(图文/耀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