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至9月1日,由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宗教文学史》编纂研讨会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禅修营在黄梅四祖寺顺利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16所高校的课题组成员和《文学评论》、《学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文艺评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方文艺出版社等学术界、期刊界、新闻界、出版界的四十余位中青年学者、编辑、记者出席了这次活动。
8月28日上午八时正,本寺方丈净慧老和尚、首座明基法师、监院崇谛法师和与会代表一起参加了开幕式。净慧老和尚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寺院具有多功能的内涵,传承中国文化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寺院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历史上,佛经的翻译、佛教文献的编撰,基本上都是在寺院里完成的,不仅如此,中国古代有些文化著作也是在寺院完成的。各位编写《中国宗教文学史》,选择在寺院举行研讨会,这个选择很有意义,四祖寺是一个很古老的禅宗寺院,本身内容就很丰富,体现了寺院在传承中国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大家真实体验佛教文学是在什么样的氛围下产生?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能会有一些启发。”
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人员一起在山门前合影留念。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纂展开研讨,旨在提升《中国宗教文学史》的写作质量,推进《中国宗教文学史》的写作进度。主要议题有:《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纂理念与编纂体例、中国宗教文学的基本特征、中国宗教文学的文献与文体、宗教事件与宗教文学创作、中国宗教文学的教派分布与时空分布、文化互动与宗教文学的本土化、中国宗教文学的表达传统。共收到论文54篇,分总论、专论、学术史和海外译文。
《中国宗教文学史》是从宗教徒的宗教实践来研究宗教文学的,需要课题组成员拥有一定的宗教体悟。因此,在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禅修营,与会代表在四祖寺僧团的指导下体验禅修,并观摩了中元节报恩法会。
8月31日下午四时,会议闭幕式在慈云阁双峰讲堂如期举行,净慧老和尚致闭幕词,随后会议代表分别作了总结发言,会议圆满结束。9月1日全体与会代表又共同朝礼芦花庵、老祖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