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2025年10月14日至16日,2025黄梅禅文化论坛在中国禅宗发源地湖北黄梅举办。50余位专家学者和佛教界代表共聚黄梅开展学术研讨交流。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明海法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莅会指导。
本次论坛以“人间佛教·生活禅”为主题,聚焦佛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系统梳理中国禅宗的传承脉络与文化辐射,深入挖掘人间佛教思想和生活禅的思想源流及当代价值,研究阐释佛教教义教规中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思想内涵,共同探讨系统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以禅文化为媒介,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活动期间,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韩国东国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佛教界代表以主旨发言、分论坛交流等形式,围绕“中国佛教祖师禅——中国禅宗的历史传承与世界传播”和“人间佛教生活禅——生活禅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从不同维度开展深入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现场氛围热烈,灼见纷呈、成果斐然。
会议指出,人间佛教和生活禅理念,与中国禅宗思想一脉相承,是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禅宗现代化转型的实践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总结历史经验,立足当前实际,进一步丰富完善人间佛教思想和生活禅的时代内涵,对于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会议强调,要积极推动构建富有当代特色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佛教教义教规作出契合时代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化阐释;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人间佛教、生活禅等理念中的“爱国爱教”“以戒为师”“农禅并重”“崇俭戒奢”“勇于革新”等优良传统,推动佛教界全面从严治教,提升宗教修为,促进宗教回归清净庄严本质;要聚焦当前影响我国佛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提升宗教文化思想研究质效,凝聚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合力,积极推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为更好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系统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提供智慧启迪和历史借鉴。
会议认为,在世界文化史中,中国禅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生活方式和艺术表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梅作为中国禅文化重要发源地,丛林众多,祖师辈出,见证了我国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变迁,彰显了荆楚文化守正创新的鲜明特质,印证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恢弘气度与博大胸襟。自2010年以来,黄梅禅文化论坛已历九届,吸引了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众多专家学者和佛教界代表踊跃参与,以禅文化为纽带,搭建学术研讨、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的平台,积极推动禅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成为湖北乃至中国佛教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对总结我国佛教中国化历史经验、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当代实践、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禅意书画作品展》,多幅主题鲜明、意蕴深厚的书画作品生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彰显了禅文化的具象化表达。
本次论坛由湖北省佛教协会、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黄梅四祖寺承办,黄冈市佛教协会、黄梅县佛教协会、黄梅禅文化中心共同协办。
(文图 / 湖北省佛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