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入耳里 万事心中空
访著名古琴演奏艺术家张子盛先生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人生的玄机、命运的密码,有时会隐藏在极深的某个角落,必须在经历无数波折迂回、甚至不断“试错”之后,才“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著名古琴艺术家张子盛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奇特案例。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名噪天下的他,出身津门武术之家,少年习武,练过多年体操,甚至做过中国专业柔道学员,后来又拜师学厨艺,做夜总会调酒师及驻唱歌手多年。
然而,几条看上去顺理成章的人生道路,走着走着,前方突然高挂起“此路不通”的牌匾,让刚刚迈入青春门槛的青年无比郁闷而迷茫。
正“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报纸上一则不起眼的古琴招生广告,让张子盛仿佛瞥见一直等待着他的“前世老友”,豁然开朗,从此,张子盛“弃武习琴”,操持起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最高雅的乐器,人生从此走进一片光明灿烂的开阔地。刚及不惑之年的他,频频被人冠以“古琴大师”的尊荣,虽然他自己极不情愿,认为自己还不够格。
张子盛的人生传奇还远未结束。他热爱国学,自幼钟爱古典诗词,心灵深处荡漾着浓郁的“佛教情怀”,向往深山寺院宁静安详、充满禅意的生活。
于是,尽管事业正发展得如日中天,处处都需要他“到位”和“在场”,可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他决然放下万缘,剃去须发,到四祖寺参加为期一周的短期出家禅修班。每天凌晨四点多起床,随众熏修,行堂布施,受持八关斋戒,过午不食,却一天比一天神清气爽,怡然自在。
当笔者请求采访时,张子盛老师慨然应允。在净慧长老座下剃度出家、正在中国佛学院深造的崇献法师,以张子盛老师古琴学生的身份,为我们焚香煮茶。在满室的茶香轻烟中,面目俊朗、气宇轩昂的张子盛老师,细细诉说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时而“巍巍乎如高山”,时而“汤汤乎若流水”,一如21岁的崇献法师为我们在电脑中播放的古琴曲,令人回味无穷。
一波三折:众里寻她千百度
张子盛出生在天津著名的武术之家,父亲曾是推手全国亚军获得者。从六七岁开始,张子盛就开始练习体操和武术。13岁那年,日本友人到天津推广柔道,这在全国尚属罕见,父亲认为这很有发展前途,张子盛又转习柔道。
虽然体育运动天分高,但他不是那种特别能吃苦的孩子,大约16岁那年,在进体院的选拔中,张子盛竟然落榜了!与此同时,因为长期体育训练,文化课基本被耽误了。这样的结果,仿佛一记重拳,无情地粉碎了少年几乎所有的人生憧憬和梦想,仿佛一阵狂风,吹干了训练场上十来年的辛勤汗水。正在青春门槛前的张子盛,早早地进入人生的第一个痛苦迷茫期。
生活还得继续,道路重新选择。因为家族解放前曾在天津开过好几处著名的饭店,父亲让张子盛学习烹饪。父子俩找到一位颇负盛名、曾经为张学良、张学明帅府掌勺的特级厨师丁老师傅求教,为表达诚意,张氏父子请求正式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收为关门弟子。这一尊师重道的盛举,惊动了当地的电视台,事后成为津门颇为新鲜的电视新闻。
然而——又是一个“然而”,张子盛心里却悄然积蓄着挥之不去的阴影:天性中深厚的善根,让他在宰杀活鱼等鲜活生命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不安,尤其是在大饭店工作,经常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大屠杀”。
为了减压,为了充实精神生活,张子盛开始学古典吉它和吹箫。据他讲,“其实,我们家并非一个‘全武行’家庭,我父母都非常热爱音乐、戏曲,可谓资深票友,尤其迷恋越剧,作为北方人,喜欢江浙地区水一样柔软婉转的戏种,还是很难得的。”父亲还有一些简单的洞箫基础。少年时期的张子盛则对古典音乐尤其是古琴曲有一种别样的会心,每当收音机播放古琴曲时,他的心立刻安静下来,凝神细听。他记得最享受的一次听琴经历,是陪侍住院的祖父时,完整地听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古琴曲。“收音机里介绍,曲子是广陵派的传人刘少椿先生演奏的《樵歌》。我对这一点印象十分深刻。”
1989年的一天,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张子盛,又想进入围棋领域增智练手。他找到当地晚报,找寻上面的围棋培训招生广告。可是,当他就如愿以偿看到围棋招生广告时,眼球却被旁边另一条古琴招生广告牢牢抓住了。
“对,就是它!应该是我自幼最爱听的声音!我要学古琴!”仿佛找到失散了千百万劫的亲人和朋友,这一次,张子盛瞬间完全确认,这就是他最想要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打开人生宝藏的“金钥匙”!
古琴天才:频遇高人获点化
更大的惊喜等待着张子盛。原来,他一不小心看到的这则古琴广告,刊登者是天津东方业余艺术学院,虽然因为国家办学政策的限制,必须冠以“业余”两个字,但这家借用当时天津36中场地办学的学院,不仅一点也不“业余”,而且绝对是精英荟萃。它是由著名书画家、国学家陈云君先生和一大批在国学、琴棋书画领域都颇有造诣的大师级人物合计创办的,如寇梦碧、张牧石等这些津门国学巨擘现大多已辞世。张子盛的启蒙老师是津门九嶷派老琴家高仲钧先生(已故)。
也许因为累劫熏习出的天分,加上有弹吉它的基础,张子盛在古琴班数十名学生中迅速脱颖而出。“我觉得弹古琴太简单了,简直是如鱼得水,一马平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子盛仍然很兴奋。当然,他练习起来也很刻苦,经常一练就是一整天。很快他就能弹高难度的大曲子,技巧难度越高,他越有激情。
未及两年后,在杭州举办全国古琴演奏大赛上,年仅二十出头的他,一口气夺得最高荣誉:优秀演奏奖。
一旦选对了人生道路,各种顺缘也越来越多。一大批国学、艺术界精英轮番点拨和造就这位古琴天才青年,他们带着他参加在天津和北京频频举办的雅集活动,或即兴赋诗,或现场泼墨,或操琴吟诵。张子盛先后求教于李允中先生、吴文光先生、龚一先生、李祥霆先生等多位著名琴家,堪称博采众长。
张子盛领悟到一个至深的道理:中国古典艺术的背后,是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浪漫的诗词歌赋,文以载道,艺重教化,文、艺、道密不可分。“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如果没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作支撑,永远只能是一个演奏匠,其行不远。”为此,他先后求教古典诗词大家王焕庸先生、曹长河先生、陈云君先生等门下学习多年。
而这当中,也并非完全顺风顺水,毫无波澜。古琴是属于阳春白雪的艺术,意境高远,知音难觅,所以才有俞伯牙钟子期之间凄美的故事。张子盛走的这条路,用现代社会市场定位的理念来说,属于绝对的小众,换句话说,因为观众太少,很难支撑起日常的经济开支。
张子盛开始透支自己的身体作本钱。他去夜总会应聘,成为一名调酒师,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多。当时正值为注册天津古琴会事宜整日奔波。因为过度疲劳,有一次他晕倒在吧台里。
1995年,他又捡拾起自己的烹饪技术,开办饭馆,试图“经济搭台,古琴唱戏”,然而,因为开饭店与古琴艺术实在格格不入,大量的时间被占用,半年后,张子盛就把饭店关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追求艺术,张子盛真可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道路既阻且长”,令人不胜嘘唏感叹。
#p#副标题#e#
拓展空间:自利利人天地宽
不过,经过多年岁月的锤炼,张子盛没有被打垮。或许是年少时在体育训练场上练就的顽强意志被激发出来,他开始积极地拓展古琴艺术的生存发展空间,像一名活跃的“运动员”,穿梭于艺术丛林,为自己也为大家谋利益。
为了扩大古琴艺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1994年,他发起成立天津古琴会,经常举办演出交流活动,让古琴演奏者有个自己的家园,此后,张子盛倾心于古琴事业的推广与发展,先后策划、主办了“天津古琴交流演奏会”(四届)、“纪念管平湖百年诞辰音乐会”、“养正古韵慈善义演”、天津电视台“中秋诗书画晚会”、“丹青贺岁,彩墨迎春晚会”、“古琴名家风采系列音乐会”等几十项大型琴事活动。
1999年,刚新婚一年的张子盛在文化气息浓郁的天津文庙开办了一个集古琴销售、培训以及古玩字画为一体的“张子盛古琴艺术中心”,这在全国是首家。
文化生意一般比较清闲,张子盛由此有了大量的练琴时间。“十年磨一剑”,他的演奏也进入成熟期,有了鲜明的张氏风格,那就是:“运指华美,取音纯净,以心取韵,心韵合一。”他还有一个绝活:因对音色苛刻的追求,使其无论使用什么样的琴,经过他的演奏,都能发挥出最佳的音色。
慕名学琴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学习多年却苦于进展微小的古琴爱好者。张子盛发现,因为缺乏理想的古琴教材,演奏者的基本动作和音色都不到位。
张子盛开始聚集一批志同道合者,探索古琴教学之路。2006年,在紧张筹备成立中国古琴学会同时,大家共同研发的教材《琴学门径》正式出版了。这本教材有强大的普适性、标准化、可操作性。它破除“阳春白雪”的森严壁垒,高调推翻许多似是而非的弹奏技法,借鉴西方科学化、标准化、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强调基本功的训练。 2011年出版《重修<琴学门径>》,采用简谱与五线谱对照,提出“开指五步法”,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得清晰明了,让初学者都能一目了然,迅速提升。并正式申请专利保护,后制定“十二期教学计划”大纲,建立起了完备的古琴进阶式科学教学体系,成为全国古琴师资培训的专用教材。
2008年,专注于古琴专业培训和学术研究的天津琴院从艺术中心剥离出来,琴院以“传承国学,潜心研修”为主旨,先后在京、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多地开设分支机构,培养了上千名学生。同时承担起行业发展的职责,主持“古代琴歌研究”项目,参与承办全国古琴师资培训,参与承办2011年明《松弦馆琴谱》全国打谱会、2013年明《西麓堂琴统》全国打谱会等多项学术工程。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张子盛尽量做到参加天津琴院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培训活动,与每一位学员面面相授。“这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哪怕纠正学员一个小动作,比如,强调‘击弦’、‘支撑’肩肘腕幅度等都能让对方举一反三,琴艺得到很大提升。”
如今,张子盛的团队在中国算得上人才济济,“风行草偃”,所到之处非常受欢迎。谈及他的师资队伍,张子盛如数家珍:“魏胜宝,挑战演奏技巧极限的全国古琴大奖‘阳春奖’金奖获得者;陶运成,解决古琴声学振动问题的制琴高手,这样的成就让我都很意外;肖潇,由古筝转向古琴,特别擅长教学,耐心细致,比我还强;石玉,对琴学理论、典籍、打谱颇有研究,且擅长弹奏大型琴曲。”
经过二十余年的坚守和深耕,张子盛为中国古琴事业的蓬勃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89年,张子盛初涉琴门时,全国能抚琴者不过百人,如今,至少有十万大军。仅扬州一地一年的古琴销售量即多达万张。“甚至出现一些从事其它音乐领域的艺人转攻古琴的喜人局面。”张子盛欣喜地说。
“有为就有位”,张子盛无私的奉献和卓越的才华,得到古琴界广泛公认。一方面,他个人成就卓著,发行了多张古琴独奏曲集CD,在众多大型音乐厅举办个人现场音乐会,并受邀成为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几十家高等学府的演讲嘉宾,另一方面,他担任中国古琴学会秘书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秘书长、天津琴院院长、香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荣誉会长兼大陆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多项荣誉职务。
结缘慧公:赴德弘中国文化
学佛对张子盛来说几乎是一件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自然进程,因为他的血管中中似乎天然流淌着佛缘。1995年,20出头的他,参加完在成都举办的国际古琴研讨会后,与一位好友同去五台山礼佛。“冥冥中的信力让我顺理成章地在汉藏佛教合一的塔院寺皈依三宝。”
随着学佛的深入,张子盛对佛法、佛陀可谓高山仰止。“甚至可以这样说,和佛教的大慈悲和大智慧比,琴棋书画只不过是小道,是古代文人们闲暇时修身养性的玩艺而已。”
有趣的是,促使张子盛开始与禅结下深厚缘分的,恰恰是古琴,尤其是与净慧长老的相遇。
第一次见长老,是早在2002年柏林寺的第十届生活禅夏令营,张子盛带着自己艺术中心的部分古琴学员和教师,去柏林寺举办颇有创意的“禅琴自在夏令营”。那次与长老虽是礼节性拜会,却结下了甚深的缘分。
第二次见面竟然是在北京首都机场。原来,张子盛当年学琴的天津东方业余艺术学院院长也是其国学恩师陈云君先生,与净慧长老是至交,两人经常诗词酬和。2011年上半年的一天,陈先生打电话给张子盛,邀请他6月份随净慧长老一起去德国,原因是长老要带一个佛教及中国文化代表团赴德国交流。长老希望将中国最典雅的古琴艺术带到德国。张子盛欣然应允。
“没想到除了在德国传播古琴文化,第一次打禅七,竟然也是在万里之外的德国”,对于这次长达十五天的文化交流,张子盛刻骨铭心。
笔者查阅了张子盛拥有近15万次访问量的新浪博客,里面有两篇图文并茂的精彩博文,记录那次出访中的巨大心灵冲击。
“6月21日清晨赶赴北京机场,见众法师及师友们已陆续到达,老和尚比起几年前所见时好像更年轻精神了一些,法相慈祥,令人赞叹。”
“弗莱堡大学东西方智慧研究院成立论坛于当晚8点于其校内会场举行。净慧老及德国本笃禅修中心的主任雅各尔教授分别代表东西方的观念对宗教、修行等进行阐述,弗大的伍德教授又从批判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论点,其幽默的话锋时时赢得现场师生会心的笑声。最后由我介绍代表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琴艺术,当说到桌上这种已有几千年历史,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时,我明显感到现场近千人不由自主的轻声感叹,讲罢轻抚《流水》一曲,更是点燃了现场高涨的热情,也让人心生感慨,像这样的对外宣传太少了……”
“经过一系列筹备,包括他们这边,日本禅茶、和我们这琴、茶、香、书、画的中国文化展也同时开幕,有些世博会中国展厅的感觉了。还与师父们临时攒了个禅茶表演,法师们先唱个香赞,我用箫伴奏,再木鱼、引磬伴献茶,现场肃静祥和。文化展览活动持续了两天,于26日中午闭幕,禅修法会就要开始了……”
“26日晚七点,禅修开始了,每柱香45分钟,规定早五时开始两柱,上午两柱,下午连净慧老开示再四柱,晚上两柱,如是三日,对我来说可谓人生初体验。起香之后(开始),发现这更是一个考验,本以为有平时偶尔做早课的功底应无问题,可如此长时间的打坐却首次经历,尤其第一天可谓背痛腿麻妄想连篇,全无定处,唯尽力持咒观想以求片刻平定,看来以后每日还是要下下功夫才是。30日中午禅修结束,老和尚亲自主持解七(四天可称为解四),并传禅位于雅各尔主任(笔者注:指临济宗第45代传人),在德意志留下法脉,衷心随喜法师无量功德……”
“下午安排大家自由交流时间。参加禅修的三十来个外国人,来自德国各地,甚至还有从外国赶来的。他们大部分都是有自己禅堂的资深禅修者,有的甚至已有二十年的禅龄,基本都是从本笃禅修中心学习,雅各尔主任的门生。各位纷纷就自己的问题求教,老法师一一款款作答,慈悲祥和,会心处法喜盈盈,常有欢笑阵阵。随后我应邀再作表演,借法师之威,乘兴即兴弹奏一曲表这几日禅修之意。翻译建军让大家闭目静修姿态以互动,结束时示意明基师引磬一声,引领起座结束,感觉尚好,可惜雪峥兄的录像机没带,又成云烟了。众人热情高涨,《流水》、《酒狂》、《三峡船歌》还不算完,又请明鉴法师唱叩钟偈……”
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张子盛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信心,与此同时,净慧长老为法忘躯、呕心沥血的精神,让张子盛深深叹服,决心今后一定要向长老学习,并为弘扬“生活禅”尽一己之力!
于是,2012年四祖寺第九届禅文化夏令营期间,张子盛欣然应邀为二百余位夏令营营员演讲并弹奏。“老和尚见到我十分高兴,叫我小张,还希望我能出家呢,呵呵。”
不过,虽然出家的机缘还远未成熟,但张子盛心中却萌生出一个巨大的使命:“禅琴合一,以琴度人”。
“当然,任重道远,但这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境界与目标”,张子盛注视着远方,双目中闪耀着慈智交融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