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祖寺訊 雖已時值寒冬,但作為中國禪宗發祥地的黃梅卻未見半點蕭條氣象,反而熱鬧非凡。12月7日至8日,以“凈慧長老與黃梅佛教”為主題的第五屆黃梅禪宗文化論壇在黃梅大廈隆重舉辦。來自海內外160餘名佛教界和學術界大德雲集一堂,從宏觀到微觀進一步挖掘底蘊深厚的黃梅禪文化內涵,多角度多側面研究凈慧長老的佛學思想尤其是生活禪修學體系精髓,學者楊曾文先生更是提出一個激動人心的口號:“讓我們共建21世紀的東山法門!”。

天津南開大學孫昌武教授說,凈慧長老晚年有兩件大事特別引人注目,一件是生活禪修學和實踐體系的建立,另一件就是推動禪文化研究。凈慧長老生前曾強調,黃梅禪宗文化高峰論壇在第一個五年內要連續舉辦五屆,形成巨大的聲勢和影響力,目前,長老這一遺願功德圓滿。
論壇學術召集人與總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黃夏年總結五屆論壇的學術成果時說,論壇每年都有150位以上教內外及海內外專家學者與會,共提交論文800餘篇,如此大規模的專題學術研究,在中國近代以來的學術史上都是空前的,不僅在佛教研究史上,甚至在學術研究史上都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與此同時,論文的質量也逐年提升,黃梅禪的研究從初期對四祖五祖的挖掘延伸到各個歷史時期包括清代和民國,填補了諸多研究空白;對生活禪的研究視角也更廣泛,從初期的介紹性文章轉為對與生活禪相關的古代禪師、禪法與義理的研究與梳理。此外,大家普遍對凈慧長老給予高度的評價,並用歷史上《高僧傳》的標準進行衡量,認為長老堪稱一位高僧,呈現出學問僧、持律僧等多種側面,同時又與時俱進,愛國愛教,心懷國家和佛教的未來,圓融處世,能善於處理政教關係等多種複雜的社會關係,為佛教發展贏得了巨大空間。



本屆論壇由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黃岡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佛教協會、黃岡市民宗局、黃梅縣人民政府、黃梅禪宗文化研究會承辦,四祖寺、五祖寺、老祖寺協辦。國家宗教局、湖北省民宗委、黃岡市、黃梅縣等政府各級領導柳望春、熊華啟、陳安麗、王立兵、余建堂、馬艷舟、雷雲龍、郭小野等,學者代表楊曾文、孫昌武、郭齊勇、中嶋隆藏、洪修平等,教界代表印順大和尚、正慈大和尚、明海大和尚、隆醒大和尚、隆印大和尚、明基大和尚等分別參加了開幕式或閉幕式。

本屆與會者除了來自中國大陸各地高校外,還有來自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等海內外學術界精英,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對黃梅情有獨鍾,不少人連續數次參加。其中德國慕尼黑路德維希大學布魯克教授作為歐洲代表首次與會,並提交論文。與會者普遍達成共識:當前,中國佛教和禪宗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包括佛教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因此,一定要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讓在2000多年中被反覆證明有巨大生命力和普適性的佛教加快現代化的步伐,以便更好地實現其“化現代”的功能;要善用文化這個載體,讓“直傳妙心”的禪宗深入貼近生活,在避免過度世俗化的同時,成為普羅大眾也能享受的重要精神資源;要直面當今“數位革命”、中國富強後日新月異的網絡化和全球化時代,讓黃梅禪展開跨學科、跨領域的“國際對話”。
一個可喜的現象是,傾注凈慧長老畢生心血、並已推廣二十多年的生活禪修學體系,因為其上契如來禪、祖師禪的本源,下契當代社會大眾的根機,加之在實踐中被證明的巨大可行性、實用性、簡潔性、超越性,因而日益受到海內外有識之士的密切關注和讚賞。此次論壇直接用生活禪作論文主題的有70餘篇,除了探討生活禪對在家居士修行的普適性外,對於用生活禪提升社會道德水準、提升大學生道德修養、遏制奢靡腐敗之風等寄予厚望,有的學者明確提出“生活禪是禪宗現代化和人間佛教的成功探索”,有的學者則提出“願生活禪早日走上國際化”,有的學者甚至將生活禪運動與中國佛教的未來緊密關聯。
作為呼應,日本東北大學知名教授中嶋隆藏先生第二次來到論壇,並提交論文《關於凈慧法師做人的佛法的主張》,先生高度認同凈慧長老的生活禪理念,並親自翻譯了長老的著作《做人的佛法》,今年秋天,這一日文版已經在日本同讀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