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热浪灼人的湖北八月,在大别山深处的双峰山下,独有一处清凉宜人的所在。平日清静肃穆的千年古刹四祖寺内,仿佛在一夜间多了不少年轻鲜活,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们或是整齐列队,步履匆匆赶往各处,或是三三两两,聚集一处交谈讨论。其实,他们都是黄梅四祖寺一年一度禅文化夏令营的营员们。
1992年,上净下慧老和尚第一次提出了“生活禅”的修行理念,2003年,黄梅四祖寺举办了第一届禅文化夏令营,到今年已经走过了十三年。从创立至今,每年都有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青年学子甚至外国友人参与进来,走进寺院,了解佛法,从中汲取禅学营养,解决各自人生困惑。而这么多届夏令营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老和尚心怀苍生的大慈大悲,离不开所有为夏令营开示指导,解惑分享的法师们,离不开各位虔诚信众的供养和护持,也少不了这样一个特殊人群的奉献和付出。
每一届的夏令营未开营前,当录取的营员们还在打点行装,翘首期盼的时候,他们已经早早踏上归途,提前开始了寺院里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当营员们一个个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时候,他们早已准备好一应的起居食宿,以及满怀的热情和真诚的笑容;当营员们全身心的体验禅学,承接佛法甘霖的时候,他们依然忙碌在会场、斋堂、寮房……以至于有的人已经服务了多届夏令营,却从来都没能完整听过一场心念已久的大师讲座。他们就是四祖寺禅文化夏令营的幕后善知识活菩萨——志工们。
8月13日晚,在寺院接待处,本届夏令营的授课讲师代表、北京延庆泽润寺、浙江武义明招寺住持悟凡法师,四祖寺明钵法师,以及部分服务夏令营多年的老志工和本届志工代表们进行了一次志工普茶座谈会。期间,各志工组长及代表们向两位法师汇报了当前各小组的工作情况,同时也都对未来夏令营志工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考虑和构想。以此为契机,我们特别对志工团队的三位核心负责人做了专访,倾听了解他们在志工工作期间的心路历程,请他们分享各自在志工服务中的心得体会。
李师兄,武汉人,高校老师,2011年首次参加,共参加过5届
中等身高,戴着眼镜,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李师兄,5次的夏令营中,第一次是营员,后四次都做了志工。第一年是打扫厕所,第二年负责宿舍管理,第三年在管理组见习,从去年开始组建起了志工团队后,主要负责营员的管理工作。
李师兄与夏令营的机缘产生于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会遇到的高低起伏,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最开始他选择出去散心旅游,解开心结,但在火车上偶遇了现在也是核心志工团队一员的冯师兄,两人彻夜长谈后,冯师兄在分别时向他推荐了四祖寺夏令营,但李师兄并未在意。但和合因缘,实在不可思议,一年以后李师兄生病住院,一次偶然在楼下散步时再次遇见冯师兄,最终在冯师兄的感召下,他的命运从2011年8月被改变。
在夏令营做志工期间,李师兄有几件特别难忘的事情。来参加夏令营的第一天,吃饭时,有一团饭掉到了地上,一位师父默默捡起吃下。让李师兄非常惊讶和触动,他开始明白或许这些就是禅的内容。第二次是在慈云阁听课,期间突然停电,但课程很精彩,讲师坚持讲完了课。等走出讲堂才发现,从讲堂到禅堂下屋的楼梯上,每隔几米远就有一根蜡烛,但不见任何人影。也就是有好人做了好事,但不留名,不留形象。而相比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做一点小事就到处宣扬,顿时让他更加敬佩这里的人。而老和尚的一句:客途即家舍,家舍即客途。也让他明白,无论你人在哪里,经过何处,如果能把心安在当下,就能触到禅的意韵。而成、住、坏、空的规律屡试不爽,既使家庭和睦,万事顺遂,也难逃悲欢离合,最后也是一场空,便瞬间了悟。
这一次的夏令营,李师兄带来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因为某件事情不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不能照顾好家人,自己一定会对他们感到愧疚;有了家人的理解、支持,自己就会释然很多。同时他也希望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始至终,也希望借此在她的心里提早种下一个种子。
在问到对各位营员有什么寄语时,李师兄做为经验丰富的高校老师,希望各位营员能破除偏见,包容理解。昔日六祖曾言:佛性岂分南北。那今日我们也可以说:佛性岂分70,80,90后。希望各位营员都能有信心接受挑战,因为烦恼即菩提,问题即成长。
冯师兄,武汉人,高校杂志社行政工作,2011年首次参加第八届,做义工6届
2009年时,冯师兄已经是老和尚的昄依弟子。2010年她先做了禅文化高峰论坛的义工,同年8月份来到四祖寺后知道了夏令营,之后发心服务了每一届夏令营。在冯师兄长期承担志工工作的过程中,其实也踫到过很多无法超越的问题,也会有纠结挣扎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觉得做这些事费财费力,无名无利,不免怀疑究竟为什么。第一次来做义工时,她告诉自己是为老和尚“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八个字而来的。甚至把这八个字在纸上写了很多遍。在经过第一次的义工以后,如今这八个字已经印到了她的心里。
有人用温柔坚定来形容冯师兄,其实应该还有她对佛法的笃信和热情支撑她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向李师兄说法,最终也让李师兄成为了夏令营志工的中坚力量。冯师兄说,每次为夏令营来寺之前,想后退时,另两位师兄都会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而他们三个人之间也会互相敦促和打气。冯师兄觉得老和尚的生活禅,指引了她的生活和生命,她自己受益了,就期盼智慧的明灯能一直高悬,而自己可以成为千千万万的守灯人之一。
关于未来的志工工作,冯师兄给自己两年的期许,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承担。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跟营员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需要更接近他们的年轻人来加入志工工作。但她自己也不会就此远离,因为志工的精神在延续,在薪火相传。她觉得志工工作是历境练心的重要修行道场,整个夏令营就是一场法会,大家都在共修精进。志工营也可以叫做成长营,是一个践行的平台,同时也有老和尚的理论支撑。所以我们要互相结合,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陶师兄,江苏人,2010年开始参加禅文化夏令营,已累计做志工4届
陶师兄第一次报名夏令营营员时候,在特长一栏写上了摄影摄像,来了之后就被谛师叫去做了义工。从此成了谛师坚定不移的追随者和仰慕者。在他看来,谛师既有才华,又有能力,更有担当,很会把生活禅法和世间生活用和谐而又宽松的形式结合起来,陶师兄对他弘法的方式非常认同。
其实在学佛初期,陶师兄觉得自己对佛法的了解浮在表面,又陆续参加了其他寺院的夏令营,基本都在做义工。2013年老和尚圆寂后,他赶来参加了老和尚的圆寂法会。悲痛之余,他也在思考,老和尚走了,他的生活禅法需要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下去。同时,看到谛师工作太忙,在另外两位师兄的带动下,他们着手协助谛师,承担夏令营志工的组织协调和营员管理工作。
他们三个人的核心团队,准确来说2014年夏令营期间萌芽,2015年夏令营开始起步。工作的分工是,李师兄任志工团团长,负责课程设计和营员管理;冯师兄负责接站接待、文秘组以及与寺院各堂口的对接;陶师兄负责会务、文宣、行堂工作。2015年的夏令营结束后,三人就当期夏令营进行了3000多字的全面总结,请大和尚对工作进行指导。2016年,他们很早就开始了营员报名,志工录取的相关工作准备。在谛师的牵头下,5月份大家召开了座谈会,对这届夏令营的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研究。
今年陶师兄也带来了他的即将上大一的女儿,分配在接待组做义工。 陶师兄说,佛法这么好,他想让女儿在进入大学前就了解佛法,在心里种下菩提的种子。进入大学后,能用佛法中的智慧和慈悲,来化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矛盾、以及挫折。
陶师兄对于今后的志工工作也谈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首先是志工组织框架的建立,目前还不够完善。其次在志工人才培育方面,尽快搭建好第二、第三梯队。再次,关于核心志工团的组成,应该补充新鲜血液进来,充实一些年轻志工,相信这样,以后的工作会更有创新,也会更加成熟、完善。
虽然,三位师兄的身份、年龄、经历、感受不尽相同,但在采访的最后,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夏令营营员们发出召唤和邀请,期待有更多愿意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同修师兄们加入志工组,希望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能为夏令营的志工工作增添新的朝气和活力。做营员学习佛法,是觉悟的过程,觉悟了来做义工,是奉献的过程,志工是真正的知和行的统一。各位营员只有加入志工队伍,才能真正理解老和尚的生活禅是什么意思,才能真正明白夏令营的发心究竟在哪里。
相信只要世俗烦恼在,佛陀慈悲在,夏令营还会一届届的举办下去。所有为夏令营发心奉献的志工聚在一起就是一团明亮耀眼,光辉灿烂的火焰,为夏令营的 “生活禅” 带来源源不断的光和温暖。而当夏令营结束,他们各自散开,回归生活,又会是一颗颗独自熠熠生辉的星星,在暗夜里依然不遗余力的散放着各自的光芒,为身边的每个人继续带去佛法的光明与温暖。
撰文/张园园
摄影/崔晓峰
审核/夏杰
监制/崇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