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中,“禅师”是颇为神秘的人物,能有机会面对面听禅师讲课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禅师讲课,和一般人熟悉的中小学乃至大学老师讲课的方式和风格,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8月11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柏林禅寺方丈明海大和尚赶赴双峰山下四祖寺,为第十四届禅文化夏令营的200余名青年营员们作了一场主题为“如何让心静下来”的讲座,将在中国流传一千余年的禅师风范尽显无遗,令营员们不仅耳目一新,而且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学到无比珍贵而实用的“烦恼歼灭术”。从这个角度看,本次讲座绝非是知识灌输的课堂,而是歼灭烦恼的“战场”。
活泼泼的互动:现场调查+启发式问答
“在场的80后营员有多少?请举手。”
“在场的90后营员有多少?请举手。”
现场一片森林般的手臂。
“感觉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心静不下来的人有多少?请举手。”
又一片森林般的手臂。
“看来感觉到静不下心来的人,比80后、90后的总和还多啊!”
在短短两个小时讲座中,明海大和尚多次运用“现场调查+启发式问答”,不断与营员们展开生动活泼、亲切风趣的互动,让营员们个个兴致勃勃。
明海大和尚问:“大家有没有感觉注意力在衰减?”
营员回答:有。
“原因是什么?请大家举手回答。”
回答五花八门:信息太多,生活节奏太快,欲望太多,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问:还有吗?
一位女营员回答:有,时间碎片化了,被手机切碎了。比如等地铁的时候,总喜欢拿出手机来玩,看一段视频什么的,别的很多时候也是这样,时间就被切成碎片,很难有大块的时间,注意力就这样分散了。
通过互动让营员们达成共识后,紧接着,明海大和尚开始深入分析“心不容易静不下来”这一时代普遍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后果。
“时间碎片化的背后,是信息的碎片化。信息太多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们得到信息太容易。信息的碎片化会带来注意力的碎片化。”
“聊天的时候,会把手机掏出来——我们会不自觉地这么做,表面上看也在听对方讲话,实际上注意力已经被切碎了。我听一些大学老师跟我讲,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都在看手机,或者用手机直接‘百度’老师讲课的内容。这是很不正常的,老师在讲课你却看手机,就不能够专注地听。”
“比如,你在黄梅的绿水青山中散步,本来很投入地享受这早晨的美景,微信信号来了,提醒你赶紧要用它拍一些照片发到微信上去跟朋友分享,注意力就已经分成好几片了,朋友圈上的反馈会刺激你继续再拍更多的照片,所以,你再看美景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心念在看了,你还要想着,我要怎么拍一些不错的照片给我的朋友分享,你的注意力被切割了,被碎片化了。”
“信息的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让我们的专注力,身心与当下环境的融入受到了伤害。这种碎片化的生命状态,使我们不容易活在当下,总是活在远处、别处,或者过去。我们的心没有完整地专注于当下,静不下来,这是当代很普遍的一种情况。”
生活管理学:用五戒让心平衡,管好信息摄入
找准了病症和病因,明海大和尚开始手把手地给营员们传授生动直观的“烦恼歼灭术”。
他首先提出一个非常新颖的理念:生活管理学。
明海大和尚巧妙地将佛教中的基础戒律——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述出来。“持戒使我们的生活有清晰的界限,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不遵循这种能让你的心处在宁静状态的界限,而在某个时刻做出不当的行为,心可能很难再静下来了。”
“比如,也许有一天,你走在东湖边,看到有人掉进湖里,你救上来,被记者看到了,你就被评价为‘见义勇为者’。如果你能报老师父母恩,就会被评价为‘知恩图报者’。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当下的行为,就在注解你自己。”
“戒律就是生活管理的艺术,对自己的行为有管理,对自己的讲话有管理。五戒是在家人遵循的规范,所谓心安理得,得理心就安。除了杀生偷盗,现在社会上男女关系太随意,也有点‘碎片化’,不专注,这种情况是非常影响内心的安宁的。所以,生活上要认真,要有底线、有操守。这样,未来生活的幸福差不多就有了60%的保障。”
除了运用戒律管好自己的言行,明海大和尚还提出了一个更具时代特征的理念和方法:对信息的摄入要有管理。
我们这个时代,堪称人人都是信息的“富翁”,从幼儿园到大学,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摄入各种知识和信息,而在一部手机就能装下全世界的今天,更是让每个人沉浸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难以自拔。
“知识和信息的占有过度膨胀,直观的能力就削弱了。信息不是越多越好,对信息的摄入要有管理和节制,不要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步漫游和闲逛,要保持正念,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目前出现的‘大数据’是一些机构和团体在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对个体需求进行精准分析(用于提供更有效的商品和服务等),但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必要占有大量的信息,占有大量信息会让人变得迟钝。一叶知秋嘛,砸在你脑袋上的树叶太多了,可能就搞懵了。”
明海大和尚不吝现身说法,告诫营员们正确使用微信等信息工具。他说,用过一年的微信后,发现视力直线下降,通过药物调养,慢慢才恢复视力,然后就不用微信了。后来,他仅仅将微信当作一个工具,用于接收国内外重要资讯,或传送文件。
“用微信也意味着你身上拴着很多根线,很多人手里拿着这些线扯你,在广州的人扯你一下,在北京的人扯你一下,甚至在美国的人也扯你一下,这意味着你丧失了属于个人的时间,时间很快就被它吞噬了。”
“信息摄入的管理,有助于保护我们的专注力、注意力,保护我们的直观力和敏锐性。”
直观烦恼,心会自己解脱自己
毫无疑问,如果能学会并运用明海大和尚教授的“生活管理学”和“信息管理学”,一个人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将大大增强,心将越来越平衡与宁静。但是,作为一位禅师,明海大和尚绝不仅仅满足于“术”的指导,而是和中国历代禅门祖师那样,将着力点放在“终极解决之道”上:心性自觉。
但是,“道可道,非常道”,要如何将人类历史上最精深的禅法,在短短一堂课之内教给初入禅门的年轻人呢?
明海大和尚自有一套。
他仍然采用现场提问、启发式问答的方法。
“在生活中有时候会有苦闷、烦闷、莫名其妙的烦恼的人请举手”。
营员们的手几乎无一例外地举起来。
明海大和尚接着问:“大家一般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它呢?”
营员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跑步,看一些诗歌散文,散步,诵《金刚经》,跑到寺院里去静一静,对着落日凝思,做一些自己最喜欢又最讨厌的事,吃一大堆零食……
对于这些方法,明海大和尚总结说:这些基本上可以称为替代和转移。“烦恼就像一条饿狗,很难让它走了以后再也不来,转移和替代,都不是永久的解决之道,即使是非常高雅的听音乐、看电影等,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也都是逃避。”
“世间人对佛法的看法很颠倒,我在很多场合都被别人问过,你出家是不是一种逃避呀?其实恰恰相反,佛法不是逃避,而是面对!”
“对于烦恼,禅的态度是直接面对,什么工具都不找,看着它,研究它,看到烦恼背后的原因。”
明海大和尚强调,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关键要变成一种习惯。“维持这种习惯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比如你现在很烦躁,你让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观察烦躁在哪儿?去看它,直观地看,不带任何前提和心理暗示。”
他指点营员们,需要通过禅修培养专注力和定力。可以观身体,以身体为支点,进入到以呼吸为支点,进入到以鼻端的呼吸为支点,去观。(禅修,正是四祖寺每一届夏令营的重点课程)。
“为什么会有烦恼呢?是因为无明,无明就是不知道或错误地知道。我经常讲,怎么看,比怎么办更重要。当两件事难以取舍的时候,学会怎么看更重要。”
“对待烦恼,如实观,不带任何判断、企图,只是直接地看它。当你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发现,以前是被烦恼打得落花流水才应对它,而通过对专注力持续地训练,烦恼刚一萌动,你就会觉察,身心的平衡能力也随之强化,这就是直观的心性自觉的智慧。”
讲到这里,明海大和尚的互动风格继续发挥作用,他问营员:“当生活中遇到选择的困境,用什么办法确定这个选择呢?”
几位营员回答:心里预演,权衡利弊。
海和尚再次传授禅的方法:把烦恼放下,不想它;把心空掉,让心静下来。
“遇到选择困惑的时候,不要在内心去推衍,让心空掉、静下来,你的心知道所有的答案。只需要让它自然显现。当我们的心足够静的时候,它会像明镜一样,映现事物的本来。答案不是费尽脑汁想出来的,它就像水清鱼现。”
“把与那件事相关的思虑都停下来,让你本有的心性的直觉,直观地将作用发挥出来,然后听从那个直观。这需要信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心。你的心会给出最适合你的答案。”。
(撰文:耀察 / 摄影:孟思岐 / 监制:崇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