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营员,咱们昨晚在普茶时见过面,我说咱们都是一片茶叶。今天咱们这些茶叶又汇在一块儿了。昨天听了明奘师跟纯一师的讲话,所提的内容比较高深,而这些内容我不会说。今天咱们换个话题,也就是谈谈喝茶,聊聊天儿,讲讲故事,然后再调节一下我们禅文化夏令营的气氛。大家也把心态放松,不要认为我是来听课的,我是来听讲座的,我还要带回去什么东西,这个都不必要。喝茶就是喝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还要自由自在。
我们知道中国的茶文化是源远流长。一说到“文化”两个字儿,刚才崇谛师也说,我一直在弘扬茶文化的工作,虽然我一直从事文化工作,但我对这个“文化”两个字儿,不是太喜欢。文化工作是一个上层的工作,我老是把它比成我们做菜用的盐,它本身并不值钱,扔在地上一斤盐,很少有人去捡,可是我们每碗菜里头如果没有一点盐,我们就感觉到这个菜不好吃。文化往往就像盐一样,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一点儿也不起眼,但是它都在起作用。文化就是这样几个盐分的作用,在潜移默化当中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的成长。所以说我们现在到处说文化,什么都有文化,我记得最早提出“文化”的是上海的《解放日报》,讨论的是“厕所文化”。因为那么大一个上海,很多人都要去,没地方撒尿、拉屎,整个的在街上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个方便的地方,所以上海从那一年开始在公共场所建立了很多与人方便的地方。这是中国厕所提到文化的开始,以后文化就多了,什么东西都有文化,当然也没有错,但是我觉得也不能把文化看得过高。
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随着历史的发展,必须要适应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第二个条件就是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第三个就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思想意识形态,第四个是由意识形态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艺术作品。有了这么四个条件作为基础,我们才能来讨论我们的文化和什么叫文化传统。为什么唐代的诗会那么普遍,为什么西安(也就是当时的长安)李白写了一首诗,三天之内就流布全国,既无手机,又无电脑,又无广播,它是怎么流动的,而且一直流到日本?到了宋代,词就出来了。为什么唐代不出现词,而宋代会出现词呢?因为唐代的诗歌,五言、七言,满足不了情绪的表达,因此就有了词。词之后又有了曲,曲之后又有了很多白话小说,一直到民国,一直到现代网上的小说、网络的语言。所以在整个的文化长河当中,不能够离开一定的社会的生产力,一定时候的生产关系,一定时候的意识形态以及由这种意识形态所创造出来的很多的精神作品。我们的茶也是这样,按照陆羽《茶经》所说,“茶发乎神农氏”,那就是远古。中国的茶从远古一直到今天,一直没有变过,茶还是那个茶,心态还是那个心态,但是它已经走过了四五千年。
自从唐代中期出现了《茶经》,全国的老百姓才开始知道如何来喝好一碗茶,如何来采茶。所以我们现在尊陆羽为“茶圣”,是他第一个总结了历史上的喝茶的方式,制造茶的方法,一共有十章,从采、种、造、水、饮、器等等方面来对全国做了一个规范。从此,王公大臣到庶民百姓无一不饮茶,茶变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不约而同的国饮。茶总的概念不是饮料,茶的总的概念是药品。我们喝了茶,感觉到一种兴奋、一种快感,清神、健体。喝多了茶,会晕、会醉、会恶心。缺医少药的年代我们的农民上山砍柴,一不小心把手指头打破了,怎么办呢?采一点茶叶,嚼巴嚼巴糊在伤口上,消炎、止疼。所以茶最早是作为药品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写了它,美国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叫做《迷药》,它把茶和罂粟是并列的。这是喝了茶你在短时间内产生的一种惬意,你产生一种迷醉,产生一种非常快感的自适,因此在那一天的劳累当中你得到片刻的休息。人们发现了它的特征,就开始普遍的喜欢上了茶。劳动人民开始知道茶的作用。喝茶从民间一步一步地走上去,走到了王公大臣家里喝茶。最好的茶给皇帝吃,称为“贡茶”。“贡茶”不仅是贡的茶,也贡着丝、也贡着油漆、贡了牛、贡了羊、贡了丝绸、布匹等等,它是封建王朝跟下面确立了一个从属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贡”的制度,就是下面必须把好东西送给上面。日本的遣唐使到了中国的长安,看到大臣们都在喝茶,特别是在清明节的时候,要用茶来祭祖,回去就向日本的天皇报告说中国人在喝一种叫做“茶”的东西;欧洲人到中国来,回去也向自己的国家报告,中国人在喝着一种用树叶子泡的水。日本的天皇和高级僧侣听到了报告说,你去要一点儿来,结果就把茶带到了日本。到了日本,从皇宫大臣就开始喝茶。再一级一级向下喝茶,喝到日本的老百姓,中间花了一百年的时间。所以,各位同学就可以知道,中国的喝茶是“从下往上喝”,老百姓都在喝茶了,皇帝才喝;而日本、韩国、东南亚这些国家是“从下往上喝”。这两种喝法的不同,传播的路线的不同,就影响着各国人民的生活。#p#分页标题#e#
在古代没有婚姻法制的时候,两家要联姻,那怎么办呢?请个媒人去说媒。我们家里有个姑娘,或者我们家里有个小伙子想跟你们结亲,媒人必须带去一包茶叶,称为“下茶”。那家人家一听,啊,是这么一个姑娘,是这么一个小伙子,咱们答应,那么就把这个茶接受下来,这个叫“受茶”。为什么要通过茶呢?因为茶有个特性:茶籽儿一旦落地,不能够移栽,移栽茶苗就死亡。表达了你既然答应了这门亲事,你就不能反悔的意思,所以必须用茶来进行着我们的民俗交往。结婚的那一天,夫妇两个人坐在一个板凳上,手里都端一碗茶。村儿里的老辈走过他的面前,要喝一口这个茶,这个茶叫“合茶”(合作的合),以此来证明你们两个人的结合是合法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当中,往往就是通过茶的形式来联姻着我们男男女女的爱情以及家庭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个细胞。
而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不约而同的又以客来敬茶的方式来表现着礼仪。不管你是谁、认识不认识,到我们家里来有事,请坐,端上一杯茶,这个茶就是一种礼仪。汉族人有汉族的茶,内蒙有奶茶,西藏有酥油茶,青海、甘肃有茯茶以及当地民俗的各种“非茶之茶”。比如说:几根冬瓜条,搁点儿糖,给两颗枸杞子,给一个枣儿,这一碗端上来就是一碗茶,虽然里头没茶叶也叫茶。在江浙的江南,未成婚的女婿上门,丈母娘家必须要端出来一个碗,里头是两个水炖的鸡蛋,叫元宝茶。这是最高的礼遇,就是承认你是我的女婿了。它虽然也没有茶叶,但它表现了送茶的礼节,所以中国“喝茶”这个概念不是一定要喝茶叶。只要是端上来一碗有汤水的东西,不管是什么,它都是茶。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草帽茶》,一个人来看一个老朋友,情急之下他找不到茶,去买又来不及,怎么办呢?看见柱子上他戴的那顶草帽挂在那儿,他就把草帽拿下来拿剪子剪下来一块,泡了一壶,“请喝茶!”这是一碗草帽的茶,既没茶味儿,也没茶香,说不定还是有灰尘或者是有汗味儿的。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客来敬茶,对客人的尊敬,我通过这几片草帽的叶子泡给你,完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礼仪。所以不要看是一碗草帽,但是它包含的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待客之道一点儿没少。不像现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人来喝茶,往往炫耀一下,“哎呀,你看,今天你来的正好,我这是拍卖来的,这么一两五百万或者这一两多少钱。”他把礼仪内涵已经抽取了,只剩下来的是物质、是金钱、是炫耀和不与茶文化相关的这个茶。
陆羽写了茶,今天我们尊他为“茶圣”,可是在长长的历史长河当中,陆羽一直被称为“茶神”。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造神。某一个人做了哪一方面的事情,那就把他当一个神来看,但是我们就说是个“茶神”,陆羽也不是中国唯一的“茶神”。中国最早的“茶神”应该是诸葛亮,因为喝茶源起于巴蜀,成都、重庆一带。诸葛亮带了人一直打到云南、贵州那边。由于地形、气候的关系,很多人生病,诸葛亮就让大家熬茶喝,结果大家就拿茶树叶子来烧了喝。“遇七十二毒而解”。就是通过喝茶解决了很多的流行病,或者是传染病。所以他们感觉到诸葛亮是神,所以了奉诸葛亮为“茶神”。在四川雅安一带也大量产茶,他们奉哪一个呢?叫吴理真,为“茶神”。就在我们江苏省的宜兴,出紫砂壶的地方,他们尊奉的“茶神”叫潘三。名不见经传,可是他有个庙,说是他给我们带来了茶。在福建,大家知道有大红袍、水金龟、水仙之类的茶名,他们那边把姓杨的,还有个姓张的尊奉为“茶神”。庙很大,我去过。
这说明,中国是茶的祖国,全世界的茶都是由中国发源、输送出去的。这个观念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还不被承认,英国的教科书始终把印度作为茶的祖国。可是再经过上世纪的科学家的严格考证,来证明印度次大陆原来是在海上的,它慢慢地向大陆漂移,和中国的雅鲁藏布江碰上了,现在的雅鲁藏布江的深沟就是中国大陆跟印度次大陆的结合点。而在云南、在贵州我们发现了成片成片的甚至五千到七千年的茶树以及茶树化石,由此来证明中国是世界茶的祖国。#p#分页标题#e#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的茶,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的茶来连带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血缘关系。我去年到了越南,为什么会到越南去?因为我在台湾的时候就发现,台湾自从大前年的八八水灾之后,铁路断了,公路断了,冻顶乌龙下不了山。结果很多台湾的商人都到越南去种茶。那里劳动力便宜,气候也好,所以包装是台湾的,实际上是产在越南。我们到越南去是以为越南有很多的茶,结果越南的茶很多是华人种的。而越南人喜欢喝什么呢?年轻人都是喝咖啡的,所以在越南的商店里头,各种的品牌的咖啡很多,茶却很少。我早上走在街上,慢慢地看,他们都愿意在家门口搬一个小板凳,坐在那里喝咖啡、吃面包。看到一个老华侨在喝茶,我就上去跟他说:“你喝的什么啊?”“是茶。”我说:“大家都在喝咖啡,你为什么要喝茶呢?”“我是华侨,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就得喝茶呀!”啊,我看了心里很痛快,那我说:“那你的孩子呢?”“他们现在不喝,但是他们老了,一定会喝!”
这个茶,小小的一片叶子,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茶的内涵,它的本质并不依据于我们禅、依据于佛。根据我对《茶经》以及各方面的探索,我觉得,中国茶的思想还是倾向于道家,清净、养生、延年、健康。但是它的翅膀是什么呢?它的传播的翅膀是禅,是佛;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儒,儒教——忠、孝、节、义、礼仪。所以在茶的身上既有道家的,又有佛家的,又有儒家的,因此茶才成为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家不约而同最亲近的、最普通的、最廉价的茶。
赵州和尚说“吃茶去”三字禅,那天晚上普茶时净慧大和尚也说到了。这个说明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唐代茶在北方已经很普遍了。不然的话,赵州和尚(从谂禅师)说“喝茶去”,那人家就纳闷儿了,茶在哪里呀,在哪里去喝茶,茶是什么呀!他一说“喝茶去”,人家就知道茶是什么,说明茶很普遍。第二个,茶也被大家喝得起。否则的话,“喝茶去”,我想喝但喝不起。现在到北京大的茶馆儿里头,喝一杯茶一千四、一千六,一个民工的一个月的工资,远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华最早的茶的朴素的本质,向奢华的方向发展。所以今年的五月份我在《深圳特区报》上写了一整版的文章,题目就叫《喝好平民的茶》,我们希望茶还是回归到我们平民的生活当中。现在真是喝茶喝不起,一斤茶最起码最起码的八百块,一万多。正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现在进入了一个礼品的社会,喝茶的人不买茶,买茶的人不喝茶。这些高档的茶、包装很好的茶就在特定的圈子里头转来转去、转来转去,远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华茶的一个简朴、亲和的那么一种文化内涵。所以现在很多人问我,就是今天早餐之后还有人问我该怎么喝茶,他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样在喝好茶,什么茶最好。而真正的想我们静心做一个禅茶文化的活动,真正了解茶对我们的身心、我们的思想发生什么重大作用的就不多了。
陆羽是个孤儿,没有父母,他被人家遗弃在荒草里,地点在湖北天门,靠近荆州。他慢慢在寺庙里头长大,接触了庙里的和尚打坐的时候的烧茶。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他二十一岁随着难民到了南方,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句容、溧阳一带,生了一场大病,被茅山道士以茶治好了。以后他又认得了在湖州做官的颜真卿,就是书法家,颜真卿有个好朋友叫皎然,他是唐代的诗僧,他比陆羽大。陆羽就在皎然的妙喜寺里头生活,颜真卿召集了江东文士帮他编一本辞典,陆羽也应邀参加。所以陆羽对茶的接触还是到了江南之后,他感觉到这一带的茶,也就是太湖西岸的茶、太湖南岸的茶,质量很好。所以在他《茶经》里头说,好的茶,有三个条件:第一,“野者上”,要野山上的好;“园者次”,在园地里种的茶不太好。第二,“紫者上、绿者次”,好的茶芽是发紫的,绿色的品质次。第三,“笋者上”,茶芽像那个地上冒出来的春笋一样很肥壮、很短、很粗;“芽者次”,细细长长的那种不好。作为“笋”来讲,我们说它是一个物质的形象,但是“野者上”含义就不同,我们现在吃鱼、吃虾、吃什么东西,“啊,这都是野生的!”似乎野的都好,那古代人也有这么个思想。这一个思想包括了什么呢?包括道家和佛家的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的一种思想。野,我超然物外,所以他把它首先定义为“野者上”。为什么要定为“紫者上”呢?因为中国自从隋朝开始就定下了服装的色彩等级制度,皇帝穿的服装是黄色,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的服装是紫色,三品副穿的是红色,四品穿的是绿色。所以满朝文武皇帝眼睛往下一看就知道谁的官大、谁的官小,就等于我我们现在看我们解放军身上几个“豆儿”一样,古代是通过衣服的色彩来区分的。那老百姓穿什么呢?老百姓今天叫白丁,不准染色的,那就是两种:一个是棉花,白色的;还有一个是蔴,褐色的。所以老百姓穿的就是布衣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个“白丁”就是在唐代的等级制度。而陆羽一辈子他是不可以穿长袍,他只能穿短衣服,只能穿没有染色的衣服。所以现在我们经常看到陆羽的像,三缕清须,头上一个发髻,手上拿了一册书,这边儿还拿了一把茶壶,作为我们看起来是很可笑的。当然你要去美化他不要紧,但是对于茶壶,陆羽的《茶经》,五千多个字里头没有一个“壶”字。因为陆羽的时代不用壶,当时他是用碗喝的,那个茶是做成茶饼,碾碎了拿开水冲泡,像米汤、像面汤一样连茶叶一块儿喝下去的。所以卢仝写了一首诗《七碗茶歌》,他没有说七壶茶。壶在明代朱元璋的时候才开始出现,因为朱元璋下令,用饼茶喝茶的方法太麻烦、太浪费,一律改成散茶。就是今天我们的喝茶方法,就是拿叶子揉一揉、晒一晒、炒一炒、烘一烘、拿开水一泡就可以喝了,今天的我们喝茶方法是散茶法。有了散茶的方法,才出现了壶。你让个陆羽手上去拿把壶,不是唐代的人喝了明代的东西么?第二,陆羽的《茶经》一共有三卷,所谓“卷”就是长长的,拉开来的卷。但是现在画上的陆羽、雕塑的陆羽,都是一本线装书,线装书在宋代才开始出现,是吧?所以我们在学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综合性地来理解知识,否则的话,我们往往进行着时空的交错。有一个省准备拍一部《陆羽传》,请我当顾问。我说这个顾问怎么当呀,因为陆羽这个人事迹很少,因为当时他人轻言微呀,很多东西没有流传下来。因为他是个普通老百姓,因为写了《茶经》,《茶经》跟大家生活关系最密切,所以它才流传了,其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留下来啊。他回答说,正因为没有东西,我们才可以创造啊。(哄堂大笑)只要有卖点,就可以。那我说,好,我给你先出两个主意,我说让陆羽到西安皇宫里去给皇帝、大臣他们泡茶时,杨贵妃最好穿个三点式在跳迪斯科伴舞,(哄堂大笑,掌声一片)然后由李隆基,中国的戏曲的祖师爷不是李隆基么,唐明皇嘛,让他弹电子琴。我说卖点够不够?他们一听这个也不来请我了,当然,他们的电视剧也没出来。#p#分页标题#e#
所以,现在一些人总是割裂历史、割裂文化,只要赚钱、只要有卖点,也不顾我们的历史传统是怎么一回事,把个陆羽一天到晚说是“茶神”、“茶神”。所以我写过几篇论文,第一篇写《茶经的诞生基础》,第二篇写《陆羽思想性格论》,第三篇写《走下神坛的陆羽》,就是请他和我们坐在一起喝茶。我的《探索陆羽》这本书,是由澳门出版的。澳门举行澳门回归十年,进行书展,我被邀请到澳门去参加并签名售书。这是中国第一部研究陆羽的专著,我认为陆羽是人,不是神。我在文章的最后用了一句话,我说,“你们成天的对陆羽烧香礼拜,难道就不怕你的烟熏黑了他的脸吗?”我的意思就是说,他本来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把我们老百姓喝茶的方式总结起来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科学著作,应该得到尊敬,但是你不要把他神化。一神化了,我们的距离就远了,我们跟茶也就远了,我们就无法从茶身上得到思想和物质上的享受。
陆羽这个人,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不羡黄金罍”,我不要黄金做的酒坛子;“不羡白玉杯”,我不要白玉雕刻的茶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我不想做官,不想白天到皇宫里去,晚上又是歌舞不休;“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竟陵就是他的老家)。“西江水”,昨天的讲座上纯一师说到了,最早说这句话的人是马祖道一,洪州的。但是昨天他说的话我有一点不敢苟同,因为他说“西江水”是指的江西赣江的一条支流,叫西江,我认为不是这样子的。如果我们的禅学一旦指成具象,那它就不是禅了。“西江水”是代表我们最高的佛法,苏东坡的诗里头,还有很多书画家写的诗里头都提到了“西江水”,哪怕一本最通俗的小说叫《灯草和尚》里头也引用了西江水,“掬尽西江水,难洗满面羞”,就是我把西江水的水都拿来洗脸,我也不能洗干净我的惭愧。而日本把“西江水”就等同于茶,日本所说的“西江水”就是茶水。所以陆羽讲“千羡万羡西江水”就是我不羡黄金、我不羡白玉、我不羡当官,我羡的什么呢?羡的佛法到了我们天门对我的帮助。我认为这样子来理解陆羽,来理解“西江水”才是比较全面的,不能够具体指向某一条河水。
在研究陆羽的过程中,我认为,陆羽并不是像他自己所讲的,不要黄金、不要白银、不要当官。他一辈子都想当官,只是没当成。因为刚才我说了,开始上来就说了,研究一个人当时的生产力、当时的生产关系、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产生的文艺作品。陆羽的那个时代,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取仕,考取功名做官,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知识分子的道路,只有做官才是唯一出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不是啊?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商业,商业到宋代才开始起来的,到了宋代之后有了商业我们的服装颜色才穿乱的。因为你说商业它算老百姓,还是算几品官?所以到了宋代之后,我们的衣服才乱穿了,你可以穿花的,他可以穿什么,这个才打乱了。所以每个时代不能够离开时代所受的限制再研究历史、再思维,我们不能够用我们的想法来取代古人,古人还没有做到的东西我们也不能强加给他。陆羽想当官当不成,最起码的他没有户口,你是谁呀?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啊?你是哪里出生的?没有,他是个孤儿,一直活到七十二岁,老死于湖州。现在有的人通过一首诗,断定他和一个女道士,叫李季兰,又叫李冶的谈恋爱。哎呀,说他们两个人从小青梅竹马,怎么样子恩爱;湖州还有一个人写陆羽是为了茶文化的研究工作才终生不娶的。啊,在那个时代,颜真卿的夫人叫什么名字历史上都没有记载,历史上的妇女地位很低的,谁去记载啊!唐明皇他的正妻叫什么也不知道,有个杨玉环才知道是个女道士——太乙真人,才有个法号。你这不是用现代的思维去代表陆羽说话吗?他有没有老婆和研究他的成就有关系吗?#p#分页标题#e#
你们各位,都是大学生,我们应该综合利用我们的知识。我跟你们开诚布公,我初中都没毕业。但是我得了一个称号,我最欢喜的称号,这个称号不是“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我自己叫叫的,国家给的我这个称号就是“全国自学成才者”,是1990年给我的(掌声雷动)。为什么呢?我们就需要从各方面来充实自己,综合地来看待知识,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座的每一个人在单项上都是优秀的,但是在综合方面就往往比较差了。所以,我们希望进行综合地运用知识,加强一种记忆。我的条件,我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就是我的记忆力还算好,学习记忆的方法,首先一条是要先学会忘记。学会忘记你才能学会记忆,你什么东西都要记下来,那你就是个垃圾桶。你把不要的就不要考虑,从脑子里剔掉,把空的时间留下好的东西。
你比如说,我们东方人跟西方人,昨天有个同学问我,为什么西方人喝咖啡,为什么东方人喝茶。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你说怎么回答。是个人的偏好吗?欧洲也不产咖啡呀?它的咖啡是从南美洲来的呀,所以这个就要找根子。找什么根子呢?找东方跟西方在人物、物种发展中当中的变化。我们东方民族是农耕为主,一年四季交替,大家唱那个歌——“春有鲜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四季非常明显,我们是农耕的。我们农耕的国家对自然对我们的影响关系最大的是什么呢?是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作物的生长,但是唐诗四万三千多首,有没有一个歌颂太阳的诗呢?没有。(有同学提出“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那是说的太阳的运转。没有歌颂,为什么呢?太阳的猛烈把水蒸发了,把禾苗烧枯了。所以我们中国古代的神话就有“射日”,天上有九个太阳,射掉它几个,剩下一个,是吧。所以在中国的四万三千多首唐诗当中,没有歌颂太阳的。可是歌颂月亮的有几千首。为什么呢?月亮柔和,它影响着东方人的审美观。我们挺喜欢看到一幅画面:清清荷塘边,微风吹拂,有一个长发的女子穿了一件白色的袍服,手上拿了一把团扇,又在月下的池塘边款款而行,这是东方人的一种美感。而西方呢?非洲呢?跳那种激烈的舞蹈,打击乐梹梹梆梆梹梹梆梆梹梹梆梆。它要热烈,它要在地中海旁边高唱“啊,我的太阳”,男高音,是不是啊?中国就没有,除了唱“东方红”。(笑声一片)是不是啊?欧洲的一些畜牧国家,它喜欢草地,有了草地就有了牛羊,牛羊在草地上奔跑、交配、产子,他看了非常高兴,因为这是给他增加了财富。因此在他的观念上,对草、对动物的性、对血、对阳光他充满了感激。爱草还要把草种到家里去铺设草坪,在草上还要举行运动,踢足球,还要在草上打高尔夫球。而我们中国是农耕国家,最讨厌草了,是不是啊?(笑声一片)文章没写完这叫“草稿”,一幅画没写好这是“草图”,不成气候的强盗叫“草寇”,当官的不负责任叫“草菅人命”、“草草了事”,等到文化大革命当中凡是不好的,一律叫“大毒草”。而且对草的态度是八个字:斩尽杀绝,除恶务尽。所以我们的国家现在进步了,我们的公园里头看到大块的草坪了,看到这些绿草就非常高兴。我们历史上不喜欢草,但是只有一个人歌颂了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有白居易歌颂了生生不息的草。现在我们的报纸上又出现了一个名词叫“草根阶层”,那就是鲁迅在三十年代所讲的“普罗大众”,指的是基层百姓。所以草的地位在提高,显示了我们国家的进步,否则的话,我们的草,这些草坪都得用拖拉机开出来种粮食,因为毛泽东的时代是以粮为纲,不准种草。卫生部门也不准种草,他把草全部铲光,因为这是滋生蚊蝇的地方。所以一个国家在发展,一个国家在进步,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在一个“草”的问题上都反映出不同的变化。#p#分页标题#e#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欧洲人要吃牛肉、要吃羊肉,他必须手上拿刀和叉,他所用的餐具必须是扁的,是盘子。我们这里有上海人,上海人往往把外行的人、浅薄的人称为“洋盘”。为什么“洋盘”啊?洋人的盘子就说明你很浅薄,不懂事儿。而我们中国人吃什么呢?米、小米、高粱,一颗一颗那么小的,该怎么吃呢?该用碗吃,一大碗盛起来,然后怎么吃呢?用筷子扒拉吃,所以我们中国人是用筷子的,所以用筷子、用盘子、用碗、用刀叉都反映了东方民族和西方民族在发展的历史当中的一种差异。在这么一个差异当中,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人对两性关系开放比较早,因为中国人不行。中国人都是以羞羞答答、偷偷摸摸隐晦的态度,而且,夫妻两个人在屋子里还要把门闩上,把灯灭掉,再把帐子放下来,是吧。为什么呢?这是我们的生产方式决定的。西方人看到牛羊在交配,生出来的小牛小羊鲜灵活跳的,他非常开心。而我们有没有看到我们的水稻和麦子怎样在交配的啊?是吧,也是偷偷摸摸的、不声不响的,(掌声再次雷动)所以中国人是含蓄的,不等于内心没有要求,因为它是人性。所以现在改革开放,比较早的开放往往都是在人性的方面。
再回来说到我们的茶了,我们的茶也是这样子,自从改革开放,台湾同胞把台湾的茶艺进入到大陆来之后,一时风起云涌,全国城乡都开展了茶艺活动。我一来的时候,有人介绍我是“茶艺专家”,我是很不愿意用这个词儿的,是不是啊。我自称为“老人家”,我也不要“茶艺”这两个字儿。茶的艺术是多方面的,音乐、美术、文学各方面都有,但是我们现在所表现的“茶艺”跟皎然,就是刚才我讲的陆羽的好朋友、老师皎然,他提出的“茶道”一词是大相径庭的。皎然当时提出来的“茶道”也不是指的现在的“道”,而是指“道路和途径”,该怎么样子泡好一杯茶,至茶道大行于天下,并不是我们现在“禅茶”跟“茶与心”,“茶道”一词是中国最早提出来的。“禅茶一味”这四个字是宋代圆悟克勤提出来的,“禅茶一味”就是茶是思索的,茶是冷静的。在这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当中,不仅有茶文化,还有酒文化。酒对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地作用,但是这两者之间的截然不同点恰恰是,一个是冷静的、智慧的,一个是暴烈的、张扬的。
反映在一个人物身上,我们就可以来理解我们的茶和酒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李白。李白大家都知道,他是“酒仙”,喝了酒,“斗酒诗百篇”,但是你不知道,他写了一千多首茶诗啊,他也很爱喝茶。李白这个人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知识分子至今没有改变的那一种特性,就是往往在醒和醉之间的徘徊。喝茶让人家冷静,让人家睿智,他感觉到国家发生这样、那样的事儿,我要报效祖国,“天生我材必有用”。唐玄宗接到了一封外国的书信,不认识,请李白去,因此你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啊,不可一世,在那里可以大发酒疯,任务一完成,可是用完了他之后呢?你走吧!李白就赶出来了。所以李白从一个醉的、兴奋的状态一下子变成冷静的状态,冷静的时候他醒了,他感觉到我该怎么办,领导不用我,我有满身的才华不用我,用了一用又把我甩了。那怎么办呢?仗剑走天下,到处去游山玩水,求仙得道,狂妄一生,所以李白的一生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历史几千年的过程当中醒醉之间的摇摆。我们每个人可以扪心自问,当领导器重你的时候,你很高兴,沾沾自喜;领导几次会议没让你参加,你就心里头在嘀咕,为什么不让我参加,嘴就往往说出一些牢骚、说出一些不满。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就是在这么一个过程当中在徘徊。陆羽也是这样一个人,颜真卿很器重他的时候,他很高兴;不器重他的时候了,他把头发解散了,手上拿根木头,沿着河走,看到哪棵树不顺眼他都去敲打一下,狂妄,他没地方发泄,他去打树,甚至把他一个帮他烧茶的童子拿铁链子捆起来拿火钳烧红了去烫他。是不是啊?每个人都有两重性,每个人的人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不善良的一面,只是我们自己在控制着我们自己。#p#分页标题#e#
禅、茶之间的关系往往就是一念之转。我们每个人都会喝茶,喝茶的方式很简单,拿起来、喝了、放下,但是每个人在重复这个工作,在做这个手势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拿起是非常方便的,放下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你要考虑到你的地位,你要考虑到你的既得利益,你还得要考虑你的荣誉,你要考虑到你周围的人对你的看法,所以就是不肯把自己的东西放下。禅学当中讲,看破、放下、自在,因为你放不下,你就永远不会自在。这次我来之前,我先到黄山的梓路寺,我第一次认得了一个人,这位昨天奘师给你们介绍了,她就是参加八八年汉城奥运会女子体操领队,后来又亚运会,前后拿了六块金牌的人,她披了一个长长的烫得卷卷的头发,穿件花衣服。她说:寇老师,我是负责接待你的人,有什么事你跟我说。结果那天我们就慢慢的聊天,我根本不知道她是得过金牌的人,到了吃饭的时候下大雨,她要去吃饭,我说你别去吃饭,就在方丈室吃吧。当时还有一个师太叫如真,北京的,她也说,你就在这儿吃吧。那就在这儿吃,吃着吃着了奘师就讲了什么,她就当机立断说:“那吃完饭就给我剃发吧!”吃完饭了,她就把头发落了,今天跟我一起来了。自在不自在我还不知道,是很了不起的一位,说放下就放下了。但是,同样,我接到一个短信,也是跟我在长沙约好要在梓路寺见面的,她说了句,“哎呀,还好我跑得快,不然我难逃一劫。”(笑声)她是怕把她的头发剃了。所以在喝茶中,拿起、放下,很简单的动作,我们往往做不到。
另外我们喝茶的时候,我们希望把茶碗尽量的倒空,只有你把茶碗倒空了,人家才会把更香更好的茶、更热的茶倒在你的碗里,你永远不断地在喝着一些新鲜的茶。你这碗茶老是摆在那里不喝,考虑到自己的地位、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考虑到这个、考虑到那个,你这个茶碗始终没有动,你就永远不好、不会、不可能喝到一碗永远新鲜的茶。所以,喝茶全是在喝心。
日本引进了中国的茶道,发展成为日本的国粹,日本人把“茶”和“心”之间画了一个互相交叉的箭头,茶就是心,心就是茶。日本的茶道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是完全在一个特定的意识当中、在严格的规范当中来锻炼自己的身心,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严格的按照礼仪的方式。你比如说,我们请大家来喝茶,正好茶会结束了,外头下雨。那日本茶人就是在你来之前,把你穿什么几码鞋子都给你准备好了,外头下雨不要紧,我有伞,我有适合你穿的鞋。所以,日本喝茶,不仅是日本,也包括我们中国,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茶人,应该是为他人着想的人。为他人着想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茶人。日本人往往把一年当中奖金或者荣誉奖给那些亏损的企业,为什么呢?因为他感觉到今年国际的形势、市场的形势这么不好,你们这个公司碰到了这么大的困难,你们如此的努力,因此,虽然你们亏损了,我还是要奖励你们这种精神。而中国看什么呢?看阿拉伯数字,这一圈的辫子谁最长,谁就是先进工作者。这就容易造成我们的一些企业做假账、搞浮夸、搞虚假来骗取荣誉,这是茶道精神在经济方面的一种反映。
我们每个人去喝茶,不要去打听这个茶的价格,不要去打听这个茶的来历。当然,作为欣赏一个茶,你是要考虑的,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在片刻宁静的那一霎那,你考虑到我的存在,我有没有给人家着想过。处处能够为人家着想,你自己就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喜悦,法喜充满。你如果处处想不到,甚至是怨言载道,那你永远是进行着一种烦恼。喝茶也是这样的,我这一杯茶刚泡好摆在这儿,又接到一个电话,我赶快出去打电话,回来的时候那杯里的茶水剩下一半儿了。看一看大家,问谁把我的茶给喝了?把每一个人都是作为你的猜疑对象,每个人在你的眼睛里都是嫌疑犯。但是你回来的时候看见还有半杯茶,你脸上露出了微笑:啊,还给我剩半杯呐,谢谢!多痛快啊!没有把大家的关系搞僵,你自己也喝到了半杯茶。所以我们要主张微笑。一个微笑,我们内心的莲花就开放了。我们生活当中太缺少微笑了,我们的社会当中有两种人,一种人忙得不可开交,成天为了工作、为了生计、为了打工,各方面地在奔走,没有一点点的时间坐下来宁静地喝上一杯茶,犒劳一下自己、安慰一下自己、镇定一下自己,让自己有充满几分钟的快乐;但是还有一种人,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农村里头留守的老头儿、老太太,老是恨这个太阳怎么还不下山,今天怎么还不过去啊,他嫌日子太长。留守的儿童,有钱的、单身的男女,他们感觉到时间太多了。所以,有时间是烦恼,没时间也是烦恼。如果在生活当中充满着一种内心的微笑,看出去就像苏东坡跟佛印的故事那样:苏东坡先问佛印:“我像什么?”佛印说:“你像佛。”结果佛印又问苏东坡:“我像什么?”他说:“你像一堆屎,大便。”苏东坡很高兴回去了告诉了他的妹妹。当然苏东坡是没有妹妹的,这是小说家编的。结果他妹妹说:“你错了,你眼睛里看人家是佛,人家就是佛;你眼睛里看人家是大便,你自己才是大便呢。”因此,这个“茶”和“心”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那一天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普茶,我也说今天我们喝的茶,它不是红茶、不是单枞、不是绿茶、不是什么茶,这些茶我可以完全不考虑,我只考虑此时此刻在这个四祖的道场里头,我们共享一杯佛茶、一杯禅茶,我们之间,是完完全全像马祖道一那样子所讲的,是一颗平常的心,大家来共喝一碗充满禅悦的茶。按照日本的说法,共喝一碗“西江水”。(掌声)大家现在手上都有手机,手机很多都是“苹果”牌,刚才有个人要给我照个相,我看了他的手机就是个“苹果”牌。“苹果”的创造者乔布斯,去年的十一月五号去世了,他创造了电脑、手机,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是他的办公室只有一个蒲团,只有一个音响,只有一个台灯,因为他一直跟着日本的一个叫乙川弘文的人在那里学禅。他说,我只要希望手里有一杯茶。他把我们禅学中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运用到科技的手机上去,不需要各种的按键,只需要我心中所想,手指头一抹就出来了,这就是乔布斯对人类的贡献,他把东方的禅学和西方的科技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苹果”。那个禅师告诉他一句话,“你每天都要当成是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来生活。”这是告诉他,你明天就离世了,你今天把你的事情做好。所以乔布斯一直是这样子进行他的工作的,几起几落,他没有灰心。最后他是用一个苹果,而且是咬了一口,为什么?不追求圆满,这一块缺失的地方请在座的各位,全世界的各位共同来补充,让我们不停地前进。所以当你看到苹果缺掉一块的时候,你就想到,这里有你的一份责任,有乔布斯的一种希望。#p#分页标题#e#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要太追求一种圆满。现在我们的报纸上经常使用“一个圆满的句号”的句子,这个事情完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在我的生活当中,我不希望追求一种圆满。因为“圆满”它是静止了,“不圆满”才有探索,探索才会发现,发现才是创新。我在探索陆羽的当中,意外地接受了香港凤凰台的负责人的采访。她说,“这么多的茶人当中,我为什么要找你,因为我看过你的一些文章,对陆羽提出了很多的质疑,我就欣赏你这一点”。如果我们把陆羽当成个神,当成个样板戏,那我们还怎样研究我们的茶文化,还要研究什么样子的陆羽呢?正因为我们要提出来不同的东西,求知贵疑,有疑问我们才去探索,探索当中我们才能发现,发现当中我们才能创造,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是进步的。而我们的样板戏是怎么样的呢?敲锣鼓,一出台,规定走几步,眼睛要朝几度的上方瞟一眼,然后手势该怎么样子。样板样板就是一个模子,把你所有的人的鲜活的灵性、个性,全部按到这个模子里去,打造出一模一样的、没有生命的、没有性格的、没有情爱的复制品。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不愿意做这些事儿,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探索。
前年,我到了尼泊尔,到了印度,感触也很大。我在恒河旁边看到他们火化尸体,没有哭泣、没有音响、没有什么东西,只有雪白的布上撒一些花瓣儿。把那个柴火架起来,底下用稻草一点火就烧,烧得差不多了,就把柴火、遗体一掀,往恒河里头一推。推下去之前还有人抢着跑上去把遗体上的骨灰抹在自己额头,抹在自己身上,向他祝贺,“你去往生了,你去超脱了,而我现在还在受罪”。所以恒河里头也漂流着一些木头、尸布,流淌而过的尸体。生死在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巨大的东西,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所以我想到我们的中国字。中国的“生”字和死亡的“死”字。“生”字的最后一划就是“死”字的最上面一划,当中只是一线,所以生死只是一霎那,生来死去是一切生物的规律,不必多想,想也没用。
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空气当中,我们生存要靠我们的气体。昨天,奘师、纯一法师都提到了一个“气”的问题,我们也有气,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呼吸着。昨天奘师说,他感觉到缺氧,所以他中午大汗淋漓。那我们现在靠我们的气跟天地之气要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气在哪里?我们的气在肺里。我们的肺靠什么在保护着?靠二十四根肋骨。我们的二十四根肋骨靠什么支撑着我们的行动呢?靠我们的四肢。我们的四肢,一、二、三,每一个关节都是两个扣起来的,就是六,四六二十四个。我们一天是二十四小时,一年是二十四个节气,保护我们的心肺的是二十四根肋骨,支撑我们行动的是二十四个关节。你说,这个二十四的数字是偶然的吗?我们本身就在物种的进化当中,不断地在进步,不断地适应,因此天人合一,必须要天人合一,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受到惩罚。我们家里的老奶奶、老太太往往会说这么一句话,“哎呀,我今天这个骨头好酸呀,恐怕节气到了吧!”她为什么比天气预报、气象台还准确啊?这就是一种感应,所以平平常常的心,平平常常的生活才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禅意、我们生活当中的快乐、我们生活当中的希望。
喝茶是需要用茶具的,大家现在都知道有茶具、有紫砂壶。我前年到了东莞,举行了一个“紫砂文化”的讲座,有一个人举手问我,他说:“请问寇老师,我家里有一把用了很久很有年代的紫砂壶了。现在我知道紫砂壶很贵,但是我现在发现我那紫砂壶的壶盖里面的壶墙已经磕破了很多,请问你,它值不值钱?”我当时回答他,我说:“我先请问你,你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牙掉了、眼花了、头发稀了,先回答我,他们值不值钱?”(掌声)我在这个回答之后,下面跟你们一样也是一片掌声。是说明什么呢?他没有一颗平常心,他那把紫砂壶用了这么多年了,他不知道这把紫砂壶名贵在哪里。他的眼睛里这把紫砂壶就是一个泡茶的工具,就是我的奴仆。可是现在一宣传,哎呀,老壶!几百万一把!哎呦,他一下子再看这把壶,不得了了,地位马上转换了。原来的奴仆变成了主人,他这个主人变成了奴仆,这把壶再也不敢去泡茶,就供起来了。这把壶没变,人没变,心变了。本来是奴仆的变成了主人,本来是主人的变成了奴仆。我们喝茶当中,生活的禅往往就是在这一方面来体现,都在我们的身边,也就是我们老和尚提出来的“生活禅”,不仅在茶的一方面。只要我们作为一个有心人,我们就能够理解我们身边怎么样子,转念之间就有禅意。#p#分页标题#e#
我看过一个台湾的电影,名字叫《微笑》,一个大学里头有一个女性非常出众,很多男士在追求她,结果几年之后她嫁给了一个平时不怎么跟她接触的人。大家就问了,这么多人追求你,你怎么会爱上他?她说,追求我的人那么多,都记不住,只有他看到我不说话,就是给我一个微笑,这个微笑让我读懂了他的真诚,所以我嫁给他。一个微笑,得到了最好的、美满的生活,所以微笑的力量很大的。当我们去医院看望我们的亲人的时候,如果你问他,他能够回答你一点点微笑,他一定能够治好的;如果他连笑都不会笑了,那他的病是很严重了。第二,当你去看一些你至亲、至爱的人,他已经没有办法治了,也就是这几天之内要走了。你千万不要跟他说,“你会好起来的,你安心养病,我还会来看你”。这种话是多余的,他也知道你在欺骗他,只是给他一种安慰。希望你就好好的跟他说,“你先走,我会跟着你来的”,行不行?(笑声、掌声迭起)是不是啊?因为每个人都要走这条路的,生,我们无法选择,死是我们的归宿。
再过两个月我也八十岁了,我看到我前面的终点站在哪里,就是不知道我在哪一站下车。(掌声)这个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不是啊?因为我要的是一个过程,人生旅途,我们不能像现在,花了钱买了票跟着导游赶鸭子一样到处赶着你,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来一无所获。在旅途当中,你能从一颗石子当中、一棵鲜花当中体会到我们的世界。我的孩子结婚的时候,我唯一的要求是,你们到黄山去走一走。他说,干什么?我说你去了就知道了,结果回来之后,我问他们,他们说到了黄山才知道自己的渺小,火成岩的山缝里头会长出一棵松树。这棵松树说不定已经一百二十岁了,可是还有一尺那么高,它就在那个风、雨、晒当中顽强的生长,而我们每个人呢?
我是喜欢在紫砂壶上做雕刻的,我刻过一把壶,上面有三个蚂蚁在找一个饼干屑,我刻的一行字是“闲看小虫忙”。正好在山东潍坊我们一块儿开会的有位中国驻牙买加大使吴甲选先生,他就问我,他说:“寇丹寇丹,过来过来。”我说:“怎么的?”“你这个‘闲看小虫忙’,第一个字‘闲’,最后一个字‘忙’,你到底还是闲还是忙啊?”我说,“你问得有道理”,我说“心闲才是真闲,你看我东跑西跑,我心里没事儿,倒下就睡觉,我闲得很嘛!但是有的人坐在那里,一支一支烟的在那儿抽,一杯一杯茶在喝,他却在想这个款子到没到,会不会受骗,那个事情又发生了什么事,你看他在那里一动不动两个小时,他乱得一塌糊涂,只有心闲才是真闲呀!”(掌声)心闲啊才是真闲!我之所以用蚂蚁,我就感觉到人生如蚁。如果我们的佛陀在上天看到我们的地球,就感觉这个球身上爬满了蚂蚁。但是蚂蚁有一条是我们人类做不到的。它可以路上捡到一个最香甜的饼干屑的时候,它能够把它拿回去和大家分享,它绝不会在路上贪污吃掉,所以在蚂蚁的世界里头找不到一个贪污犯。(掌声)从这一方面看,我们人不如蝼蚁,所以我说我要刻,结果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有人写了文章把这些事公布了。台州有位女士姓徐,我记得她的名字。她发了一个短信给我,她说,从今天开始我的茶名就是蚂蚁;还有一位姓陈,广州人,他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茶虫子,情愿在生活中也是做个小虫。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高,我们只要做一个小虫,做一个勤勤奋奋的、能够劳碌的、能够心闲的、能够为他人着想的一个小蚂蚁,那么我们此生足矣。
在生活当中,我也碰到了一些高人,我跟大家讲一下。有一位老先生,一百零四岁,我去拜访他。当时上海还没有黄浦江上的大桥,我到了旅馆之后告诉他,我住在哪个旅馆,希望你来给我带一带路,他派他的儿子来了,他的儿子叫苏建侯。他到了我的旅馆之后了,就跟我俩人聊一会天儿。他说:“差不多啦,我们还要过轮渡,还要坐两班郊区的车才能够到我家里。这样子吧,请寇丹先生出来,我们走吧!”我说:“寇丹,寇丹就是我呀!”“啊!”他说:“我爸爸有你这样一个年轻的朋友啊!”当时他七十多了,他爸爸一百零四,我只有五十几,结果我就跟他一起去。去了之后了碰到这个老先生,老先生是上海年纪最大的文史馆员,住在一个很偏僻的一个农村里头,几间小瓦房,几棵竹子。他在一百岁的时候写了《兰亭序》,得到了我们国家人老书老(1979年《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竞赛 )的一等奖,是个书法家。我去拜访他之后,两个人就慢慢地聊天,他是一嘴的浦东话,我也听不大懂。结果我就问他,你能够这么高寿,你有什么诀窍啊?他说,诀窍也有的,你回去吧,我写给你。因为求到他的墨宝是很不容易的,全国书法一等奖啊。我回家后,他就寄来了。寄来的条幅是这么写的:“请君莫问短长年”,你不要问我年纪大还是短;“半出自身半自天”,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天;“最好胸中无岁月”,连自己不要考虑到今年是几岁了;“悠有闲雅即神仙”。(“请君莫问短长年,半出自身半自天;最好胸中无岁月,悠有闲雅即神仙。”)结果他活到了一百一十岁,(掌声)一直非常乐观。他乐观在哪儿?我也有注解,因为他爱作诗,叫水石居。我说:“你老是作诗,你把写的诗给我看看。”“啊,不给你看,不给你看,见笑见笑。”我说:“不会见笑,大老远来,你最近写的诗就让我看看吧!”他说:“不准笑哦!”我说:“哦,不笑。”结果他就拉开抽屉,给我一个小本子,我看了几首我就哈哈大笑,他说:“叫你不要笑,你不是笑了吗。”我为什么笑啊?因为他写了一首诗,他当时是一百零四岁,那年代还没有空调,什么叫空调也不知道。当地有个部队,晓得他是文史馆员,每年的元旦或者是春节,上海市长汪道涵这些领导都开车来给他拜年的,所以他们对他也很尊敬,怕他晚上冷,给他两个铜做的“汤婆子”。“汤婆子”知道吗?有的人不知道啦,就是圆圆的、扁扁的,一个盖儿,里头灌热水,然后拧上了,半夜里就放在身边捂着它,有热水很温和。结果他写了这么一首诗,“屈指断弦四十年”,就是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四十年,“今日温暖盛春天。两个婆子都姓汤,手足温暖放胆眠。”(大笑声)哎呀,我说我不得不笑啊,你一百零四岁还给自己开这种玩笑,可见得你的生命力有多强。(掌声热烈)是不是啊?你想想看,一个一百零四岁的人,拿到两个“汤婆子”突然会想到——哎呀,我的老伴儿去了四十年啦,孤身冷清,今天晚上一搂搂两个呀!(大笑声)是不是啊?搂两个都姓汤啊,是不是啊?所以我觉得,人生应该有这样的情绪,应该有这样的豁达,应该有这种自己找来的快乐,这样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才能够永远年轻。我今年差两个月八十,但是我按照佛教的讲法,六十岁不算,我只有十九岁。在座的我还可以叫你们“阿姨”、“姐姐”、“叔叔”,(大笑)是不是?年龄有什么关系啊,只要我这颗心永远年轻不就行了吗?看到非常漂亮的女性,我多看她一眼,难道我就好色吗?(笑声、掌声迭起)人都喜欢看好的呀,对吧?好的味道、好看的色彩、好看的人、美丽的东西。所以在恒河边上,看到那具遗体随波而去,我就在想,我们活着的人是靠什么生活着?靠一个情爱的“情”字,我们对草木之情,我们人与人之情,我们对祖国、对民族、对亲人之情。我们的菩萨觉有情,我们的观世音菩萨如果没有情,她何必去救苦救难呢?我们的佛陀是最大的情爱者。昨天我们看到这里有几个搞新闻的人,背心上的字就是“菩萨在线”,是不是啊?我想,“菩萨”这两个字你们知道吗?“菩”就是觉悟,“萨”就是情爱,一个人有一个觉悟的情爱,那我们对整个的世界、对整个的人类、我们自己之间,我们就能够心胸豁达地在一起。所以,菩萨是最讲情的,“觉有情”,没有情,我们这个世界就不存在。我们听到好的音乐、看到好的作品、看到好的人、看到美好的东西,我们由然而心动出一种欢喜,这种欢喜就是一个“情”字。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情的世界里,问题就是,要觉悟的情。#p#分页标题#e#
我们进行这个以茶为题的禅学夏令营活动,我不像很多教授那样有资深的经历。我只是大白话,说喝茶、说故事、说身边的小事,和大家进行了一场交流,有很多人的具体问题,我现在继续讲一下。一个就是说,什么茶好?茶都是好的,只是制作上有差异,茶都是绿色的,由于制作的不同,产生了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每种茶的特性不同,有的茶没有经过发酵,它的咖啡因比较多,喝了容易伤胃,容易刺激,睡不着觉;你喝了红茶,发了酵的,那它就是性情比较缓和,比较养胃。你喝那个碧螺春茶,你必须要先把水泡在杯子里,再把碧螺春撒下去,这时候这一杯水才不会浑;你如果像龙井茶那么泡,先放茶叶再放水,那么这一杯是一杯浑水,不美观。你喝普洱茶,你就感觉到这个普洱茶在云南,乔木饱受着日月、风雪,它像一个老人;如果你喝一个像碧螺春一样细细的眉毛,那就是太湖边的一个少女。你要把自己的心情放进去,那你就能感觉到了我跟它的一种呼应。
泡茶也是有诀窍的,主要就是三条:第一条,你泡的是什么茶,这个茶是需要多少温度来泡,你不能用高温水泡适宜低温的茶;第二,要了解水温,你手上这个壶里的水温是多少,龙井茶、碧螺春一般七十五度到八十度就可以了,这个怎么样子衡量呢?这个水开了,你把它拿过来,一、二、三、四、五、六,都已经八十度了,如果从火上拿过来马上一沏那就是九十多度,容易腐熟。但是有的茶要洗茶,为什么要洗茶呢?特别是普洱茶或者是大红袍之类的,因为你洗茶并不是说它茶不干净,或许有的不干净。主要是通过水泡的冲洗先让它像我们洗桑拿一样,先蒸一蒸,吸收了水分把毛孔张开,再用水冲下去,我们的毛孔里的排泄物才会走掉,而我们对茶来讲,正因为泡一泡这个茶吸收了水,它张开了它的毛孔,再用沸水冲下去,它的色、香、味全出来了。所以泡茶诀窍就是三条,一是茶性,这个茶的性质是什么;第二、水温;第三、泡的时间。你看那些茶艺师们弄来弄去,实际上经过严格训练的,她是在计算、读秒的。我这个茶拿过来,怎么倒进去,怎么样子倒,怎么样子把水冲进去,怎么把盖碗儿淋一淋,怎么样端好,然后怎么样子放在公道杯,再分给大家,再给你,这个时间是恰好的,不是随随便便的。这是训练有素的泡茶师的泡茶方法,她一定要在最适当、最可口的时候把这杯茶送到你的嘴边。而我们中国呢?就是喜欢用二十岁以下的女孩子,手上戴着手镯,涂了指甲油,然后了左泡右泡。但是,我在日本、在韩国,去了多次,他们要么是男的泡,要么是三十五岁以上的女性泡,没有年轻的姑娘泡茶的,因为她本身还是一个茶芽,她没有对茶的一个充分理解。所以泡茶的时候,不在于你手势的花哨,不在于你茶具多么的精美,你只要有一颗诚的心,你按照这样子的三个要求泡茶。你庄重的神色,你认真的态度,你一丝不苟的那种眼神,都让人家在茶没有喝到嘴里之前已经感受到茶的味道了。茶在心,而不是物质。
天津的陈云君先生,是我们好朋友,也是老和尚的好朋友,他在这里当过三个月的剃发和尚。他在河北正定一次国际会议上就讲,他说现在中国的茶文化都没有东西玩儿了,就玩儿起和尚来了,还叫“禅茶”。他说和尚倒出来的茶叫禅茶,难道我倒出来的就不叫禅茶吗?禅茶就是一个形式吗?我觉得这是说得很深刻的。他说现在的中国的禅茶文化就是两个字——“热闹”,连“热”字都没有了,只剩下了个“闹”。现在各个地方出的杂志、搞的什么东西不少是形式。有日本人很严肃地跟我们这些茶人讲:我们是向你们学习茶的,你们中国我们看来很可惜,你们现在只讲物质、不讲精神。我前年到韩国,在议会大厦里开了个会,这个会议上决定,韩国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为止,全部设立茶文化课程,全是中华茶文化。他们说,我们所以要设立这个课程的目的就是来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你看看,一个国家把一个国民的素质通过茶来培养。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在家里会唱“爸爸妈妈辛苦啦,请喝一杯茶”,很少有父母亲会让他们真的去泡茶,“乖啊!别把手烫坏啦!别把杯子打坏啦!别把手指割破了!”一连串的限制,不让孩子泡好一杯茶,也不让他向长辈奉献一杯茶。所以孩子在家里头,单亲的孩子往往从小都是自私的,你们的都得给我,我的给你绝对不行,这是我们的社会的一个弊病。夫妻俩闹矛盾啦,顶嘴啦,第二天早上,你先起来泡好一杯茶放在床头上,你走吧,对方醒过来一看到那杯茶,怨气消掉了,从一杯茶就是知道了心中想说什么、他们和解了。#p#分页标题#e#
所以我们的禅茶的精神是清、正、和、雅,喝茶是雅事,但是现在浑浊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在座的各位,通过这么一场对茶的聊天儿来知道茶是怎么一回事。茶人的心是为他人着想的心,那我们就多一份和解,我们的茶香、茶味儿就多一分醇厚,多一分清新,让我们这颗心就像一颗茶芽一样永远泡着那里在浮动、在舞蹈、在释放着自己的情和爱。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